《子陵.周郎顧》
 


《子陵.周郎顧》 作詞:雲縹塵緲 唱:心然
 
綠綺輕拂刹那玄冰破,九霄仙音凡塵落。  
東風染盡半壁胭脂色,奇謀險兵運帷幄。  
 
何曾相見夢中英姿闊,揚眉淡看漫天烽火。  
談笑群英高歌劍鋒爍,緩帶輕衫驚鴻若。  
 
淺斟酌,影婆娑;夜闌珊,燈未綴。  
丈夫處世應將功名拓,豈拋年少任蹉跎。  
 
江東美名卓,伴,當世明君佐,豪情肯擲千金重一諾。  
奏,一曲舞纖羅;君,多情應笑我,且挽蘭芷步阡陌。  
 
曉寒輕,晨光朔;殘紅翩,雙影落。  
更深紅袖添香聞桂魄,漏盡未覺風蕭索。  
 
彈指檣櫓破,憶,千年竟如昨,而今空余故壘江流豁,  
展,文武定疆廓;惜,星隕似流火,風雲散聚任評說。 
 
大江東去千古浪淘過,亂世塵灰轉眼沒。  
帥將鴻儒只堪載軒墨,從何閱盡纖豪錯。
  
才俊風流傲三國。
 
 
……………………………聽說這就是傳說中的分隔線……………………………
 
 
  我承認自己老是失約……計畫趕不上變化嘛~~(耍賴)
 
  中秋佳節逢颱風,烤肉泡湯發網誌。
 
  話說明天就開學了耶!於是BLOG也同步開張吧!!(超無意義的驚嘆號,囧)
  來談談為啥會突然想寫公瑾都督好了,只能說一切純屬意外啊!因為最近打算訂一套書,想說順便多買一些當存貨,在物色小說時,發現蠻多人推薦《綰青絲》(波波 著)
  看了之後感覺有點惡俗,也不至於到太難看的地步,雖然情節緊湊,可惜安排上稍微紊亂……出場角色眾多,但很多只是跑跑龍套,伏筆埋的也模糊,甚至有些前後不符……即使我的神經向來大條,對這種狗血芭樂滿天飛的劇情還是有點汗……
  正如一般典型穿越文,作者在書中也大量引用現代流行歌曲。這首《子陵.周郎顧》便是其中之一。一開始聽旋律時覺得異常耳熟,於是就一直耿耿於懷……後來睡覺時突然想起,咦!這不是金老妖的主題曲嗎!!

  金老妖指的是「名劍鑄手」
——金子陵,霹靂布袋戲的角色之一。雖然領便當很久了,不過當年看《霹靂兵燹》時,著實被他迷的團團轉。無論是那愛耍人的個性,幽默風趣的語調,瀟灑從容卻又暗含執著的傲氣,對知己的重視,對理念的執著,最終讓他殞命……
  
  「鑄劍一生贈知己,逍遙一身而忘齡。」
 
  後來看他領便當那幕,即便死的從容,死的瀟灑,金子陵心中當真沒有絲毫憾恨、絲毫不捨嗎?每每回想至此,依舊禁不住鼻酸……

  金子陵信天,認為劍同人一樣,要遵循天地至理,順從天命歸結。
  金子陵敗亡,敗在四無君的計謀之下,敗在他一直相信的天命之下……
 
  嗟乎?歎乎?無奈乎?
 
  或許我們唯一慶幸的,是劇組最終讓他有個完美的死法,烏髮飄散,白衣未染,流光點點……他,依舊是那藍衣無塵、逍遙愜意的翩翩佳公子……
  
  《子陵.周郎顧》的原曲來自霹靂配樂《金子陵》,由雲縹塵緲譜詞,網路上有很多大人唱的版本,這次引用的是心然版。
 
  後附上金子陵的MV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絃。」——《聽箏》 唐.李端
 
  《聽箏》中引用了「曲有誤,周郎顧」的典故。百度百科提到:《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聽人演奏的時候,即使多喝了幾杯酒,有些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點兒錯誤,也一定瞞不過他的耳朵。每當發現錯誤,他就要向演奏者望一眼,意思是說:「喂,你錯了。」因此有兩句歌謠道:「曲有誤,周郎顧。」
 
  李端借用此典是喻女子為博得心上人注意,故意將琴曲彈錯。
 
  周瑜,字公瑾,因容貌俊美,風流倜儻,且精通音律;故時人稱:美周郎。
  
  講到周瑜,不得不說羅大的《三國演義》著實害人不淺啊!為了神話蜀漢的劉備與諸葛亮,於是就拼命貶低抹黑曹魏和東吳……曹操與周瑜,平白背了多年污名,直至近年才漸漸有人著書為其翻案。
  
  三國裡,雖然我最愛的是曹操大人,不過這次為切題,還是乖乖幫公瑾寫一篇好了。
  其實最早對他的印象還是:「啊!被諸葛亮氣吐血死掉,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那位仁兄嘛~~」(我不是故意刺激你的,周大都督……Orz

  後來國小時看了一部漫畫:《嫁情曲》才開始對這位美男子改觀。我對帥哥是絕對偏心的!
(話說回來,呂相儒大大你是失蹤哪去了,這部難道就這樣爛尾了嗎?!)
  言歸正傳,正史裡的周瑜其實是個心胸開闊、驚才絕豔的英雄豪傑,非旦文武全才,更嫻熟音律。對愛情也是深情而忠貞,雖身居高位,畢生卻只娶了小喬一人為妻。惜英年早逝,赤壁之戰結束後不久便因病逝世,年僅三十六。徒留後人無限傷懷歎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雖然演義裡把赤壁之戰的功勞全歸給借東風的孔明,實際上在正史裡,此役真正的大功臣實為周瑜。是他一手策劃了此次以少勝多、並確立三國鼎立的重要戰役。歷代許多大文人對公瑾都推崇備至,如:李白與蘇軾都曾為其賦詩歌詠。
  
  周瑜,周公瑾。瑜與瑾都是古代美玉的名字,人如其名,公瑾便是這般一位豐神俊逸、如美玉般流光溢彩的絕世人傑。
 
  記得高中時軍訓課,教官放了一部很久以前的劇集《三國演義》,當中有一幕演的是赤壁之戰前夕,周瑜染病在床,正為東風不起難施火計而煩擾,魯肅前來探望,並說諸葛丞相已成功喚來東風,那幕尤令我印象深刻。本來咳得吐血半死不活的周大都督,立馬便從床上蹦起來,緊緊握住魯肅的手,問:「他當真辦到了?」面上欣喜之情難掩,但隨即卻又臉色一沉,暗想:「這般人物,若任他存活在世,於我主霸業豈非……」接著暗暗咬牙,神色瞬間由憂慮變得堅定。魯肅看穿他的心思,趕忙為諸葛亮說好話,反正意思就是希望公瑾別急著殺孔明,待戰況穩定再說。一連串的變化看的我目瞪口呆,只覺得這演員太神了吧!雖然我那時看諸葛丞相跳大神看得正不耐煩,但都督大人你那精采的表現,一聞丞相之名便忘卻自身之疾……魯肅老兄觀其色知其意的神通,再再使我嘆弗不已。(雖然我更懷疑魯老兄你跟咱們孔明大人有一腿,讓大都督吃醋了。)
 
  爾後在那著名的「賠了夫人又折兵」中,孔明站在岸邊,看著漸行漸遠的船隊,那白衣翩遷、羽扇玄冠的男人……他心裡在想些什麼呢?
  那一瞬的凝眸對視,默然沉寂,風聲蕭蕭,江水濤濤。算無遺策的諸葛孔明、英才天縱的周公瑾,又豈會料到,這將是兩人最後一次會面、最終一次交手。
 
  210年,周瑜領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時箭傷發作,英年早逝,年僅36歲。
 
  「從此天下,知音何方?」

  佛說:前世的
500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而我們,又是何其有幸,能生於同一時代,並肩作戰……同時又互為敵手。
 
  你說:「既生瑜,何生亮?」
  我卻說:「若無你,便無我。­
  
  一個人的棋局太寂寞。
 
 
 
資料來源:
 
《霹靂網》:http://home.pili.com.tw/
《百度圖片》:http://image.baidu.com/
 
 
  先說我沒看過《赤壁》,因為找不到當年的劇集,貼赤壁劇照來YY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安你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