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教授出的作業,要求按規定格式創作一首絕句,不限五言或七言。
 
  只能說創作真是講究天份的東西啊~~
 
  以下簡單描述一下《近體詩》要求的章法格律,才知道古人之強啊!
 
 
《近體詩》格式句法要求:
 
壹、採隔句韻,除第一句外。(押二、四、六句,首句可押可不押。首押則稱連句韻;不押則稱隔句韻。)
貳、限押平聲韻。(參照《增廣詩韻集成》P1-121。)近體詩不准押上(ㄕㄤˇ)、去、入(仄)韻。
參、一韻到底,不准換韻。(例:如押一東韻,便不可中途換押二冬韻。否則稱為「換韻」,也作「出韻」、「落韻」。)
肆、不可通韻。(古詩可以)例:一東(ㄉㄨㄥ)二冬(ㄉㄨㄥ)叫通韻;一東(ㄉㄨㄥ)三江(ㄐㄧㄤ)叫轉運。
伍、不准重韻。例:二、四句皆押風字。(不可押同字。)
陸、單數句的末字,一定是仄聲;首句例外。(因首句可押韻可不押韻。)
 
 
《近體詩》忌諱:
 
一、三平調(平平平、平仄平)、三仄調(仄仄仄、仄平仄)指句末最後三字。
二、單平、單仄格式的規定。
三、犯孤平。(全句中除了押韻的平聲外,只有一個平聲字。)
 
 
如何分辨平起式與仄起式:
 
  看首句的第二個字,若為平聲則為平起,反之仄起。
 
 
平仄四聲: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平:舒徐平讀。
上(ㄕㄤˇ):猛烈高讀。
去:向下重讀。
入:高直急讀。
 
 
簡單分辨平聲仄聲:
 
  國語一、二(ˊ)聲為平聲,三(ˇ)、四(ˋ)聲為仄聲。但這種方法不一定完全正確,因古音與今音已有很大差別。使用台語讀才能得到較準確的答案。例:讀字為仄聲。以台語發音,音較短促。
 
 
押韻要求:
 
一、穩妥。
二、靈活。
 
 
押韻忌諱:
 
一、戒出韻。
二、戒湊韻。(以無義之字湊韻。)
三、戒倒韻。(例:「黃河入海流」,以意思看應為「黃河流入海」。)
四、戒重韻。(同字押韻。)
五、戒僻韻、險韻。(以少見之字押。)
 
 
五絕平起式首句押:
 
第一句: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仄仄仄平平。
第三句:仄仄平平仄,
第四句:平平仄仄平。
 
 
五絕平起式首不押:
 
第一句:平平平仄仄,
第二句:仄仄仄平平。
第三句:仄仄平平仄,
第四句:平平仄仄平。
 
 
五絕仄起式首押
 
第一句:仄仄仄平平,
第二句: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平平平仄仄,
第四句:仄仄仄平平。
 
 
五絕仄起式首不押
 
第一句:仄仄平平仄,
第二句: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平平平仄仄,
第四句:仄仄仄平平。
 
 
七絕平起式首押:
 
第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絕平起式首不押:
 
第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四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絕仄起式首押:
 
第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三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四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絕仄起式首不押:
 
第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二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三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四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切韻指南》:
 
句子:「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但若嚴格要求的話,只有七言首句的第一個字方可不論;其他則需嚴守本分。)
 
 
句法的「自然音節」:
 
五言以二、三句型為多。例:「玉階 生白露」、「床前 明月光
七言多為四、三或二、二、三句型。例:「落魄江湖 載酒行」、「楚腰 纖細 掌中輕
 
 
 
資料來源:課堂筆記《詩選與習作》──張簡坤明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安你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