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闊天空》

 

  最早想自殺是在十四歲的時候。

 

  那時好像被媽媽罵,其實小時候也常被爸爸打,用皮帶或者衣架、水管抽,然後就被抓去關在黑暗的廁所裡,也忘記關多久,大概半小時到兩小時都有。我媽罵我的時候會邊罵邊哭,我那時很多話不知道怎麼跟她講,因為講了也沒用,她依然只說她想說的話、只聽她想聽的話。她總是說她的委屈:她工作上的壓力、她必須賺錢養家、還要負擔奶奶的醫藥費⋯⋯然後問我為什麼不認真讀書、為什麼只愛看課外讀物、為什麼考試不能考班上前三名之類的事。因為她覺得我既然很愛看書應該也要很會考試。其實這根本是兩碼子事。

 

  她就這樣唸了我很久,我弟那時候常在學校打架,可是她不敢唸我弟,因為我弟從小寄養在親戚家,一直到六歲才回家住。那是算命仙說要這樣我弟才能養活,不然會夭折。家裡的事都是我媽說了算,我爸跟我爺爺奶奶反對也沒用。我那時候就知道「順從」是最輕鬆的選擇,而且對所有人都好。

 

  除了我自己。

 

  我從小一直是個聽話的孩子,那天看我媽哭我也很難過,一方面也很不爽,因為我覺得我的成績還不錯,至少在班上前十名內,可是我媽講得好像我不能把心思都放在課業上就是一個不孝的孩子。

  那時我住在四樓,隔壁就是神明廳,落地窗外是陽台,我爸都在那裏燒紙錢。從國中開始幫神明和祖先換茶擦桌子都是我在做,一直到今年才換我爸自己做。我那天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自殺,可能跟國中叛逆期有關吧!結果在神明面前徘徊晃了兩個多小時還是沒跳下去,一方面是因為我有懼高症、一方面我在猶豫到底要不要跳,後來想我的遺書要寫什麼,就傳了簡訊給當時最要好的朋友。

 

  那封簡訊的內容我還記得,是文天祥的衣帶贊:

 

  「孔曰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因為我很好奇我同學會回我什麼,所以我在陽台等他的回覆。可是他很久都沒回,我等累就跑回房間睡覺了。後來就再也沒想過自殺這件事。即使在2018年躁鬱症發作最嚴重那期間,也只是不能控制突然莫名想哭的情緒。

 

  後來我表哥介紹我看一本書《高敏感是種天賦》,我才知道為什麼我這麼容易受別人情緒影響。

 

  那天晚上朋友看到我簡訊後問我為什麼傳這個給他。我那時已經不想自殺了,就跟他說那是課文的內容,我想知道他會不會回我最後兩句:

 

  「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其實我只是想知道如果是他會寫什麼樣的內容。不是文天祥的原文,而是當他問他自己這句話時,他會給我什麼樣的回答?

  從小學校老師教國學、背詩詞古文觀止、習倫理道德、學聖賢之言⋯⋯讓學生讀這些東西,難道就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為了升學文憑?因為有好學歷就能找到好工作?以前父母的觀念似乎是這樣。然後到現在又改了,覺得文憑不如一技之長重要。那其實是七八十歲長輩的想法。那麼台灣教改二十年改來改去到底改了什麼?或許都是為了錢而已。

 

  題外話:國立編譯館的版本最令人懷念。聯考也最單純省錢。

 

  話說一直到我高中我爸還會搧我耳光,或者撕我的書,現在回想起來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近來看我弟教他孩子跟我爸當年越來越像,才知道為什麼很多專家說「暴力是會遺傳的」。孩子小時候接受怎樣的教育模式,長大後就會習慣性地模仿父母,因為他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因為我爸也一樣被我奶奶打到十五歲,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爸高中開始離家讀書賺錢,就這樣認真工作到六十四歲,依然每天都閒不住。我弟跟我爸很像,他也是從國中開始打工賺錢,為了買摩托車交女朋友,然後很早就奉子成婚了。

 

   其實我並不反對父母打罵小孩。但是小孩能分辨出父母是真的為他們好還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情緒。

 

  現代年輕人壓力來源除了經濟,還有很大部分來自父母。那是以孝為名的枷鎖,沉甸甸地壓在每個為人子女的肩脊之上。總說「孝順孝順」,似乎盡孝就必須順從。然而這樣的順從要到何時呢?

 

  是否直到父母死去依然必須背負這樣的枷鎖?身為子女就必須活在父母的期待之中?完成父母想做卻未能實現的夢想?

 

  「孔曰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現在的我,應當會說:「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如果要留下什麼給後世的話,我希望是「繁體中文、注音符號、字幕」。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東西。

  通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沒有提到「自由」二字,我就知道為什麼這麼多香港青年如此勇敢、無畏、堅定地走上街頭爭取他們想要的權利。

 

  「不自由,毋寧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海闊天空
    全站熱搜

    安安你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