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也不說出口的我》 作曲:陳國華 填詞:陳樂融
(中視金庸八點大戲《碧血劍》片尾曲)
一切早開始了,一切卻還未輝煌。觸摸到手指,不代表敲動她心房。
我爬到高山的一半,想要回頭怎麼辦。風撼動我的肩膀,汗揪著我的衣裳。
誰願意失敗失敗再失敗,誰高興期盼期盼再期盼。
我是個痛也不會說出口的人,我是個貪心也註定要不到的人。
妳戀戀過我,就像花依賴樹尖。但風輕輕的吹,時候到幸福卻枯萎。
我是個愛也不會說清楚的人,我是個懦弱也還在拼拼看的人。
火熊熊了眼,別太快灰飛湮滅。榮耀若值錢,我不會掉下淚。
痛也不說出口的我,不怕掉下淚。


 
  最近因為對大俠華麗麗的愛,使我開始瘋狂的追看土豆網&YOUTUBE所有有關大俠的MV,然後繼續被迷得暈頭轉向。
  說到我對大俠最早的印象,應該就是楊佩佩執導的八點檔大戲《花木蘭》了。(記得當年播出時我還在讀國小,現在竟然已經是個死大學生了。只能歎歲月不饒人、年華易逝啊!)

 
  剛巧同學買了經濟版的《花木蘭》,於是便跟他借來重溫舊夢。不過因為沒啥時間可看,所以到目前也只看了前六集。即使如此,卻也大略勾起了我從前的印象。
 
  大俠所飾演的余承恩這個角色,雖然說好聽點是男二號,但其實在形象塑造上是頗吃虧的。因為余承恩的個性偏激自私又功利,做事不擇手段、不講情面。因此跟性格豪爽正直、為人海派的李亮比起來,無疑輸了一大截。
  李亮所代表的是中國傳統儒家所講究的仁義寬恕精神,余承恩則是法家功利主義的嚴刑峻法派。在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下,當然還是比較偏袒李亮,而對自私現實的余承恩大加撻伐了。
 
  但余承恩他真的就是這樣的人嗎?
 
  在第一集他甫出場時,一身青布衣衫,手上拿著根釣竿在溪旁垂釣,那背影是如此的悠遊閑逸;當鏡頭透過花木蘭的視線帶向他時,那人微微側頭,眼波流轉,輕輕一笑。
 
  那一笑,端得上是怎生的絕逸傾倫、風華絕代!
 
  那瞬間,我才終於了解何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在那清清淺淺的一笑中,整個畫面似乎都亮了起來,那月華般俊逸絕倫的人兒,似謫世的仙人,翩翩然降臨於我們眼前。
 
  相信當時無論任何人,都很難將這樣一個有著出塵之姿的青年與自私功利之類的形容畫上等號。
 
 
  再看他對花木蘭的感情,一開始可能只是哥哥對妹妹的疼愛,如果木蘭沒有代父從軍,他們的感情可能還只是維持在青梅竹馬的淡淡曖昧情愫。木蘭的從軍是他們感情加溫的很大因素。因此前面幾集都著重刻畫他們對李亮的同仇敵愾,感情也在相處中逐步升溫,由對妹妹的憐愛之情轉變為男女愛戀之情。
 
  轉捩點在何時呢?
 
  私以為是在木蘭纏著他耍賴說:「分梨,分離,兆頭不好,我一輩子都不要跟你分離!」這樣熱情大膽的告白,在余承恩心中是多麼大的震撼!雖然他看似玩笑話地帶過去,相信在他心裡,還是很開心的。
  也在這裡,他不再只是將木蘭當成單純的兒時玩伴,而是真正將她放入了心底。
 
 
  再來說說余承恩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要我看,我認為他是個可憐的孩子。
 
  自幼失怙,父親戰死、母親也因此病故,他從此成了孤兒,只能寄居在舅舅家。這樣的打擊,對當時年幼的他來說,是何等的傷害!
 
  從小父親就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是他嚮往成為的目標。但本該永遠不敗的英雄卻敗了,死在了突厥蠻子的手中;而母親也因此抑鬱成疾,沒多久便撒手人寰。
 
  家,沒有了。
  他,被拋下了。
 
  獨自一人孤寂的活在世界上,每當看著別人家幸福和樂的生活在一起時,他心中是何等的羨慕、又是何等的悲憤寂寥!
  
  是誰害他失去雙親?害他無家可歸?害他寄人籬下、遭人白眼?
 
  ——是那些可恨的蠻子!
 
  他們殺了他父親、害死他母親、侵犯我國土、屠殺我百姓!
 
  國仇,家恨,不共戴天!
 
  於是他「不滅突厥誓不還」。
  當他立下決心要「以血還血」報復時,他就註定走上黑暗荊棘的道路。
 
  仇恨,扭曲了他的心。
  使他變得偏激、變得不擇手段、變得不講人情。
 
  只除了在面對「李伯伯」和木蘭時,他心中較柔軟的一面才會顯現出來。
 
 
  或許是童年的經歷,他分外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
  或許是曾失去的太多,所以他的佔有慾與支配欲格外強烈。
 
  他一生都在追求別人的認同。
 
  因此他渴望建功立業、渴望揚名立萬、渴望名垂千古。
  他要別人在乎他、崇拜他、尊敬他!
  沒有人能夠無視他、輕蔑他、嘲笑他!
 
  所以後來木蘭的移情別戀才會讓他傷的那麼深、那麼重;使他寧願玉石俱焚毀滅一切!
 
  只能夠說,一個人的個性成就了他的一生。
  而余承恩的個性,造就他一生的悲劇。
 
 
  身處黑暗的人,總是分外渴望光明。
 
  因此他不讓木蘭參加屠村的訓練,目的是為了保護她。可惜大概是表達能力有問題吧!讓他只能用命令的口吻拒絕她、氣走她。
 
  我想他是故意的,否則他大可編個好聽的謊話哄哄木蘭,又何必鬧得不歡而散?
 
  或許從那時,他心中就隱隱察覺到他們兩人終是無法在一起。
 
  道不同不相為謀。
  好比他和李亮,好比木蘭和他。
 
  木蘭太正直、太乾淨。
  因此她絕對無法接受他的作法。
 
  而他們又都太過倔強。
  他無法改變她,也無法放棄自己的處事方法。
 
  油與水,終究無法相容。
  他與她,終究無法相守。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納蘭性德

  最初相遇時,一切是那樣美好,所有的時光,是那樣快樂。即使偶爾有一些爭執、一些不如意,也甘心消受。
  因為抱持著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會越來越好;所有的困難,在我眼裡是那麼微不足道。
  漫天的星辰,都在你面前失色,我的世界沒有我,全部是你。

  我不懂世事的因循,一切美好的東西,為什麼到最後都會發生不可思議的轉變?
  我不懂浮生的若夢、糾結的愛情;也不懂懷念和遙望的分別、揮手決絕抑或千山萬水。
  反正絕望不起來也暴烈不起來。
  只有莫名的失落。

  深情的懷舊,原是美好的恍惚,記得的也只是幸福。
  那一刻,彷彿時光倒流,繁花盛開。

  溫柔與感動,渴盼與甜蜜,原來只是初初相見。
 
  潮生潮滅,滄海桑田,換了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安你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