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二首之二) 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其實這篇文章很早就該發了,但總怕自己寫的不好,深怕詞不達意。所以拖啊拖的,不知不覺就拖過了2007年。看完跨年演唱會的隔天,心想壞了,如再這般拖延下去,不知何年何月方有完成的一日,索性牙一咬,逼著自己坐在螢幕前一字一句慢慢敲著……
 
  其實一開始並不是很認真在看《超級星光大道》,是一直到後期才慢慢追著看。至於前頭沒看到的,就從Youtube上看,那時同學間著實陷入一種狂熱。
 
  而我,是先聽到歌才知道有那樣的人的。
 
  該從哪說起好呢?這麼說好了,如果把人跟歌分開來看的話,我會將蕭同學的歌聲誤以為是楊宗緯唱的;反之亦然。
 
  因為從外表來看,實在很難相信那樣纖細秀氣、白白淨淨的靦腆小男生,竟然能夠發出如此渾厚壓迫的嗓音、將感情詮釋得如此深刻、如此壓抑。
 
  楊宗緯的嗓音是乾淨的,是深情的,他的感情表現是直白的,開心就是開心、難過就是難過;一切的一切都很簡單就可以從他的歌聲中讀取到。直達人心。
 
  但蕭同學不是。

 
  他似乎總將感情積壓在很深很深的地方,外表看不出來,但會慢慢持續累積,直到無法負荷時才會如同爆發般泉湧而出。他的感情表現方式,是隱忍的,是漸層的。
  所以在初聽時會覺得異常壓抑,卻又如此扣人心弦;彷彿他要唱出深藏在你心底那些不欲人知的情愫。
 
  正因為太在意,所以才要裝的不在乎。
 
  如果楊宗緯是多情的,那麼蕭同學就是無情的。
  
  但他的無情卻是因為太多情。
 
  「唯能極於情,故能極於曲。」
 
  如果認定了一件事,他就會無怨無悔地一頭栽下、至死不渝。
 
  正如音樂之於他。
 
  忘記從哪聽到一個論點:如果一個人他在意的事只有一樣,那他就會願意全心全意為了那件事付出一切。但如果他在意的事有兩樣,那他就無法為那件事付出一切,因為他會想說反正還有另外的選擇。
 
  楊宗緯的選擇很多,但蕭同學卻只有一樣。
 
  這就是差別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安你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